
【系列专题】劳动者与社保改革
《劳动者与社会保险》栏目的全部文章已经完成发布。在这个栏目中,我们集中翻译了与特定主题相关的论文、报道等多种形式的文章,以此更加系统性地为读者介绍和梳理已有文献。我们希望以此更好地掌握当下对中国劳工议题讨论中不同的观点与视角,并在不同文章的相互对比与补充中,找到新的启发。
在经历过工业化洗礼的社会,一旦生活基本离不开商品生产,就出现了一个需求:不能再适应工作强度的年长劳动者,通常需要脱离生产,透过工资以外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生活。现代养老金的需求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从我们的历史检视来看,这一点在中国也并不例外。在这个专题里,我们聚焦在以新中国成立后的体制,选取了一系列来自海外学术界的研究文章,从五个不同角度切入,希望让初接触中国养老议题的朋友阅读后能略知其梗概。
改开前城/乡养老体制
中国改开前的养老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构建的阶级性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尽管当时没有形成一种所谓现代化的养老金体制,但鉴于不同的生产方式、政治运动、行政能力等,改开前的养老制度向我们展现了与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经济逻辑有所区别的特征。现有文献的研究大都将这时期的养老体制当做改开后养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