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劳动者与社保改革
《劳动者与社会保险》是“系列专题”栏目的第一期内容。在这个栏目中,我们将集中翻译与特定主题相关的论文、报道等多种形式的文章,以此更加系统性地为读者介绍和梳理已有文献。我们希望在一系列的翻译和传播中,可以更好地掌握当下对中国劳工议题讨论中不同的观点与视角,并在不同文章的相互对比与补充中,找到新的启发。
最近,我们将持续发布一系列关于社保改革的文章。这些文章涉及历史以来的社保制度与改革、当下社保的困境与挑战、老年工人的生活现状、以及工人们为了争取社保而参与的集体抗争——
在经历过工业化洗礼的社会,一旦生活基本所需离不开商品交易,就出现了一个需求:不能再适应工作强度的年长劳动者,通常需要脱离生产,透过工资以外的渠道获得资金支持生活。养老金的需求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从我们的历史检视来看,这一点在中国也并不例外。
中国改革开放前的养老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构建的阶级性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尽管当时并没有形成一种所谓现代化的、独立的养老金体制,而是将养老纳入劳动保险制度中(农村则是集体经济支持下的互助机制),但很明显鉴于不同的生产方式、政治冲突、行政管理能力等,改开前的养老